【新春走基層】河南新安:公路+帶營業用抽油煙機來鄉村變化
新華網鄭州2月8日電(范作言)“大路三尺寬,小路蹦腳尖。騾馬難行走,挑擔難換肩。”櫻桃種植戶劉進喜談到十年前賣櫻桃的路感慨萬分,“現在鄉道、村道都修到瞭俺們傢門口,滿籃子櫻桃出去,空籃子回來,錢就到口袋瞭。”劉進喜興奮地講著這幾年村子裡的變化。
從2014年起,新安縣開始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工作,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引領,大力開展“公路+”行動,最大限度發揮農村公路的先導和帶動作用,全方位助推全縣產業發展、經濟繁榮、群眾致富。
公路+扶貧 讓群眾走上脫貧的陽光大道
“不耽誤照看傢庭,每天還能掙到100多元錢!”48歲的南李村鎮江村宋桂珍大姐特別開心。她上班的地方離傢步行不超過10分鐘,上班就是用機器縫制“噸包”,每個月工資1800到3000之間。
2017年6月,鎮區的一傢塑業有限公司響應國傢扶貧政策,用貧困戶的小額貸款購買機器設備,公司負責技術、提供原料,將“扶貧車間”建在瞭江村,有20多名像宋大姐這樣貧困戶在這裡工作。
像這樣的“扶貧車間”新安縣有100多個,每天來來往往裝滿各種原料和成品的車輛往返在各個村莊。
新安縣在農村公路沿線建成扶貧龍頭企業14傢、產業扶貧基地56個、扶貧車間100餘個,帶動近萬戶貧困群眾實現精準脫貧。
據新安縣副縣長周新介紹,四好農村路不僅方便交通,美化鄉村,更重要的是一條致富路、產業路。貧困群眾流轉土地收租金,園內打工掙薪金,參與經營賺股金。在公路沿線采取土地流轉的形式,發展大粒櫻桃、軟籽石榴采摘園等三十餘個,帶動瞭500多戶貧困戶致富增收。發展香花辣椒2萬餘畝,牡丹種植近1萬畝。鐵門鎮、南李村鎮等沿鐵磁路發展噸包加工點20餘個,帶動400多戶貧困戶。
公路+物靜電排油煙機流 “村村通”讓物流班車“通村村”
新安縣五頭鎮大窪村的郭智才有40畝櫻桃園就在致富路“磁五倉”公路邊上,路修通後,每年5月,掛著外地牌照的貨運車輛和物流冷藏車就停在他的果園旁,不用出村櫻桃就被商客搶購一空。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景美才能富。”新安縣禮河村支書張三說,“以前村裡隻有坑坑窪窪的泥土路,櫻桃隻能提著籃子到處叫賣,遇到下雨天隻能眼睜睜看著爛掉。如今,一個櫻桃季就能讓村民增收共1000多萬元,這些收益都是路帶給我們的,所以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腳下的路。”
“村村通”讓物流班車“通村村”,徹底解決瞭農村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及從產品上路最初一公裡的難題。
據新安縣縣長郅書安介紹,新安縣依托良好的公路網絡,建成瞭縣、鄉、村三級物流運營體系。目前,已建成縣級物流服務中心1個,鄉鎮物流配送站11個,農村物流網點169個,實現瞭物流服務全域覆蓋,農民可以足不出戶享受到送貨上門、上線賣貨服務,為新安櫻桃、石榴、朝天椒等特色農產品遠銷外地提供瞭便利。
公路+旅遊 “旅遊富民”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青要山是新安縣最早開發的景區之一,境內森林茂密,河流清澈,生態優美,風景秀麗。雖然自然資源稟賦很好,但曹村鄉、縣政府多年開發卻成效不大,優質的資源一直藏在深山人不知。
2013年以來,新安縣政府投資2億元,對原有道路進行改建,同時完善瞭安全設施,極大提升瞭道路的通行能力、舒適度和安全性。使縣城到青要山的道路由原來的一個半小時縮短到不足50分鐘。“現在駕車靜電機進景區,通暢的道路加上沿線優美的風景,簡直是一種享受。”青要山鎮黨委書記李新玲說。
新安縣旅遊局局長王志明說:“新青線道路的改建提升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帶來瞭新希望。沿線9個村1萬餘群眾因此受益。”
青要山下的圪塔村是公路+旅遊的受益村,據該村原黨支部書記裴建華介紹,全村目前有農傢樂7傢,即使是隆冬時節,這裡的生意仍十分火爆。
新安縣委書記劉冠瑜說:“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就像綜合連通的‘血管’,構建瞭內暢外聯的格局,喚醒瞭古老沉睡的村莊,催生瞭鄉村的‘蝶變’,讓群眾走上瞭富裕路、小康路,讓百姓有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完)
3A53012C845584EF